您所在的位置:奎屯信息港 > 生活频道 > 体育健康

民运会推动民族式摔跤普及 走上产业化道路

发布:2011-9-14 8:31:20  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新华社贵阳9月12日体育专电(记者张钦、王新明)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式摔跤总裁判长马振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各参赛队从对当地传统优势跤种情有独钟向多跤种参与发展是本次民族运动会民族式摔跤的一大看点,折射出民族式摔跤的普及势头。

记者采访发现,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等队参赛跤种涵盖彝族式摔跤格、藏族式摔跤北嘎、维吾尔族式摔跤且里西、朝鲜族式摔跤希日木、回族式摔跤绊跤和蒙古族式摔跤搏克等所有跤种。

马振全说,往届摔跤强队主要以参加当地传统优势项目为主,而本届参赛跤种却很多样。以内蒙古队为例,往届内蒙古队参赛项目主要以搏克和绊跤为主,而今年内蒙古队实力明显增强,6大跤种全部参加。

此次民族式摔跤比赛中,各参赛队中内蒙古籍的选手依然较多,可谓阵容庞大。而他们参赛的项目却是各式各样。

25岁的甘肃省选手布仁德力格尔本是那达慕大会上的英雄,他此次的参赛项目却是彝族式摔跤格87公斤级比赛。“以前对格不了解,最近才开始练习,我发现格非常有意思,我很喜欢玩。”布仁德力格尔向记者讲述了与格结缘的过程。

广东省民族式摔跤选手赛音吉雅家乡是内蒙古的阿巴嘎旗,现在广州工作。他告诉记者,在他的家乡阿巴嘎旗,近几年摔跤运动迅速发展,还走上了产业化的道路,目前全县有3家摔跤俱乐部,每个俱乐部旗下都集聚了上百位摔跤好手。摔跤手参与的跤种,也从以往的以搏克为主发展到各种民族式摔跤。

“在四年一届的民族运动会之外,每年各地举办的各类摔跤邀请赛多达十多场,其中不少比赛是民族式摔跤专场比赛,也反映出摔跤产业化发展的迅猛势头。”马振全说。

写进Blog】 【点评留言】 【在线投稿】 【打印页面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广告投放 | 用户帮助 | 用户注册 | 留言反馈 | 产品版权

广告业务电话:0532-66835666 0532-84596666 客服电话:0532-88595666 投诉电话: 13361251666
业务及页面访问故障反馈 邮箱:gao2988@163.com |
Copyright © 2003-2010 奎屯信息港 ktxx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顶部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