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奎屯信息港 > 生活频道 > 民俗名胜

新疆首次发现晚三叠世木化石

发布:2016-2-19 17:05:10  来源:转载  浏览次  编辑:佚名
 

yangli6234

上方两图为木化石,下方为化石横切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万明礼博士提供)

   十余块发现于准噶尔盆地的硅化木,经过研究人员的细致研究之后,被确定为晚三叠世一种裸子植物化石新物种,并被命名为“准噶尔异木”。

  2月17日,该木化石的发现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万明礼博士在电话中说,“准噶尔异木”是新疆首次发现的晚三叠世木化石新物种,生长时代距今约为2.2亿年前,对于研究晚三叠世时期准噶尔盆地古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作用。

  万明礼表示,全球中生代化石木材大多集中于侏罗纪和白垩纪,三叠世的木化石则较少见。中国西北地区亦是如此,迄今为止,该地区经正式报道的木化石几乎全是二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这次发现的“准噶尔异木”填补了中国西北地区未发现此时期木化石的空白。三叠世木化石的发现和研究无论是在古植物学还是在古气候学上,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万明礼说,异木属植物是中生代陆地生态系统和古气候的重要且有效的生物指示分子之一。综合古植物学和孢粉学的研究资料表明,准噶尔盆地晚三叠世气候较为温暖、潮湿,并具有季节性变化。

  “在切片研究时发现,准噶尔异木拥有生长年轮,结合最新的古地磁资料和植物生理学分析,表明晚三叠世准噶尔盆地处于北半球北纬60度,光照强度的季节性减弱,造成植物形成层的活动逐渐减缓并停止,导致木材次生生长过程中形成生长轮。”万明礼说。

  据悉,本次木化石研究的万明礼博士、唐鹏副研究员、王军研究员等五名研究人员,全部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延伸阅读

  晚三叠世季节变化与光照强度有关

  在普通人眼中,季节性变化与降水、温度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变化。

  然而,这次对准噶尔异木的研究发现,在晚三叠世时期,处于当时北半球北纬60度的准噶尔盆地的季节性变化则与光照强度有关。

  万明礼说,根据对准噶尔异木22个生长轮的研究,它当时已经生长了22年,但是晚三叠世时期的一年的时间是否与现在相同,至今还是一个谜。

  此外,在之前对众多木化石的研究中,很多研究人员认为,远古时期的季节性变化似乎与温度和降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可是这次研究准噶尔异木发现,除了当时准噶尔盆地已经有了季节性变化之外,根据化石的年轮推测,在晚三叠世,高纬度的准噶尔盆地的光照水平有限,冬季光照弱植物停止生长,来年气候温暖光照充足又开始生长。”万明礼说。

  万明礼认为,这个时期的准噶尔盆地气候温暖、潮湿,那么影响植物生长的则是光照,这说明晚三叠世准噶尔盆地季节性变化与光照强度有关。

  准噶尔盆地气候更替频繁

  作为中国第二大内陆盆地的准噶尔盆地,以干旱半干旱气候为主,而在晚三叠世时期,准噶尔盆地却是温暖潮湿。

  万明礼说,准噶尔盆地的气候变化不是直线发展,而是波动性的,在晚二叠世时期,这里气候温暖湿润,随后的早三叠世至中三叠世时期,这里却是干燥的气候,随后又迎来了湿润的气候。

  “晚三叠世的湿润气候,在相同的土层里发现的煤层就可以证明当时的气候湿润。”万明礼说,现如今准噶尔盆地的气候情况如何形成,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在万明礼看来,晚三叠世时期是生物发展延伸的时代,经历了之前的二叠世末生物大灭绝后,很多生物开始在这一时期复苏,也出现了新的生物。

  万明礼说,准噶尔盆地拥有丰富的远古生物化石,对这一地区的化石研究能够发现在大灭绝时期有哪些生物灭绝,是什么原因造成它们的灭绝。有哪些生物在这一时期获得复苏,有哪些新的生物出现。

写进Blog】 【点评留言】 【在线投稿】 【打印页面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广告投放 | 用户帮助 | 用户注册 | 留言反馈 | 产品版权

广告业务电话:0532-66835666 0532-84596666 客服电话:0532-88595666 投诉电话: 13361251666
业务及页面访问故障反馈 邮箱:gao2988@163.com |
Copyright © 2003-2010 奎屯信息港 ktxx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顶部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