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奎屯信息港 > 生活频道 > 吃喝玩乐

哈佛学生眼中的中国

发布:2016-3-22 16:31:32  来源:转载  浏览次  编辑:佚名

27名来自14个国家的哈佛学生组成了一支“未来领袖”队伍,来到中国了解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他们中很多人是第一次来到北京。在用一个词描述自己眼中的中国时,他们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组图:哈佛学生眼中的中国

安娜(Anna Raginskaya)是哈佛商学院MBA的学生,乌拉圭人。她到了长城,感觉温度比北京市区低很多,便到小摊上买了一条围巾,并很开心地给队友展示。她说,一直听说长城很雄伟,第一次登上居庸关,确实感受到了厚重的历史。(闫东洁 摄)

组图:哈佛学生眼中的中国

巴塞尔·埃克雷斯(Bassel Akra)是在沙特阿拉伯出生、在阿联酋长大的加拿大人。他说他的家遍布世界各地,像一个小的联合国。他很开心参与此次中国之行,也希望未来与中国青年有更多的交流机会。(闫东洁 摄)

组图:哈佛学生眼中的中国

法国人西奥多拉(Theodora Skeadas)在哈佛肯尼迪学院修公共政策学。她说这次中国之旅是一次“发现之旅”。虽然行程很累,但在大巴车上,她一直手捧一本《这是中国》的书,认真研读。(闫东洁 摄)

组图:哈佛学生眼中的中国

德国人托比·克里默(Tobias Cremer)是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学生。他想了很久,却找不到一个词来描述自己的心情,他说感受太多、太复杂了。于是,他拿起肯尼迪学院“我在这里”的小标语,并说,肯尼迪学院的学生很乐于到世界各地了解不同的文化,他们喜欢在所到之地留下“我在这里”的记号。(闫东洁摄)

组图:哈佛学生眼中的中国

罗伯托·西蒙(Roberto Simon)是一位巴西媒体人,也是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学生。在故宫里,他要同行的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教他写一句表达“好棒”的汉语流行词,然后,写下了这个“笔画很多”的“赞”。他说,他为中国点赞。

组图:哈佛学生眼中的中国

MorSidi是以色列人,也是一名哈佛大学商学院MBA的在读生。她说参观了故宫和长城后,为中国人感到骄傲,也被中国人对自己历史和文化的骄傲而感动。(闫东洁 摄)

组图:哈佛学生眼中的中国

加拿大人米根·希尔(Meagan Hill)是哈佛的毕业生。她说,在一个星期的中国行中感受到了中国人对国家、对自己的自信、乐观和对未来充满的期待。

写进Blog】 【点评留言】 【在线投稿】 【打印页面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广告投放 | 用户帮助 | 用户注册 | 留言反馈 | 产品版权

广告业务电话:0532-66835666 0532-84596666 客服电话:0532-88595666 投诉电话: 13361251666
业务及页面访问故障反馈 邮箱:gao2988@163.com |
Copyright © 2003-2010 奎屯信息港 ktxx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顶部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