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奎屯信息港 > 生活频道 > 民俗名胜

立足全局精准定位扎实推进脱贫攻坚

发布:2016/10/18 10:53:19  来源:奎屯信息港  浏览次  编辑:佚名

    亚心网讯 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深刻认识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遵循,认真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更加突出脱贫攻坚在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中的位置,将其作为各级党政的重大政治任务,作出一系列安排部署,稳步推进我区脱贫攻坚工作。

    立足全局,制定方案新疆是全国贫困发生率较高的省区之一,反贫困问题与反分裂斗争相交织,攻坚难度大、脱贫任务重,既是脱贫攻坚主战场,也是反恐维稳主战场。

 

    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意见》,明确了指导思想,设定了总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确定了“十大专项行动”精准扶贫举措,提出了“六项政策”“九大机制”一整套政策保障机制,确立了新疆脱贫攻坚的行动纲领。

    据了解,为了确保各项制度指向精准、保障有力,我区制定完成了10个脱贫攻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5个“抓手”工作方案、面向地州和县市两级党委和政府的扶贫成效考核办法、精准扶贫实施意见和贫困退出实施意见、贫困县约束办法、社会参与及“区内协作扶贫”方案等41件,形成了新疆脱贫攻坚的“1+N”文件体系。坚持全区上下“一盘棋”,统一制定“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编制方案,从自治区、片区、贫困县、贫困村4个层面分级编制、形成体系,确保规划有效指引“十三五”全区脱贫攻坚行动。

    树立导向,定位“精准”

    在扶贫计划中,我区把精准扶贫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精准扶贫作为当前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要求,解决扶贫工作中底数不清、目标不准、措施不力、效果不佳等问题,建立以对象精准、任务精准、措施精准、管理精准、责任精准、考核精准、目标精准为主要内容的长效精准扶贫机制。

    据了解,为了保证责任落实,自治区党委召开脱贫攻坚部署会议10多次,听取脱贫攻坚汇报,研究通过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办法等系列重要文件。自治区人民政府多次召开党组会议、全体会议、常务会议,部署精准扶贫具体工作。自治区将脱贫攻坚责任书纵向直接签订到地县,横向签订到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实行脱贫攻坚“双组长”制和“一把手”工程,区地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层层落实责任、传导压力。

    2016年为我区的“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年”,建立了“责任在县、重点在乡、关键在村”落实机制。自治区党委、政府统一部署,采取普查、精查和交叉检查等方式,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回头看”“挤水分”。创新贫困识别方式,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与财政供养等大数据比对,对检索出的信息异常人员、无法确定身份人员进行深入核实、清理。针对农村无户籍新落户人员,依规按程序进行贫困识别。

    出台《自治区贫困退出实施意见》《自治区贫困退出验收核查工作方案(试行)》,奠定贫困退出验收核查制度基础。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成员单位组成核查验收组,完成了2014年、2015年76万贫困人口、476个贫困村的贫困退出核查和2015年伊吾县和和布克赛尔县2个摘帽县验收工作,近期将开展第三方评估。

    整合资源,破解难题

    为了解决南疆四地州区域性整体贫困,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和田地区和克州召开了座谈会,就致贫因素、资源禀赋、潜在优势、脱贫方向进行分析和把脉,作出针对性安排部署,组织协调力量攻坚。

    针对边境扶贫难题,自治区要求各地牢固树立守边固边是国家根本利益和长远战略的思想,认真总结多年边境扶贫试点经验,坚持“一线守边、二线固边、三线服务”的边境扶贫机制,提高护边员补助、边民补贴标准,破解边境扶贫难题,确保边民不流失、守边不弱化。

    把落实扶贫政策同激发内生动力、增强主体作用有机结合,将减贫任务和脱贫成效作为分配财政扶贫资金的导向性因素,走活主动脱贫摘帽、贫困退出的棋局。注入3.5亿元财政资金,推动“县建风险补偿金”,落实扶贫小额贷款政策,优化扶贫投入结构,激发贫困人口主体意识和自我脱贫积极性。

    围绕聚合区内外扶贫资源,自治区党委、政府号召“先富帮后富、北疆帮南疆、兵团帮地方”,组织33个经济实力较强县市区同南疆四地州27个贫困县开展协作扶贫。将定点扶贫与“访惠聚”活动有机结合,不脱贫不脱钩。组织1560多家民营企业开展“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激发社会扶贫积极性。贯彻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精神,推动援疆扶贫工作重心下移,80%以上的援疆资金安排在县及县以下,80%安排到民生领域。

    坚定信心,完成脱贫

    全区上下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新疆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用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引领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提升对脱贫攻坚的认识,充实完善脱贫攻坚顶层设计,改革创新脱贫攻坚机制模式,提高脱贫攻坚工作水平,切实增强决战必胜信念,以打好年度脱贫战赢取脱贫攻坚的战略全局。

    坚持既定安排部署不动摇,全面落实“六个精准”要求,继续谋划和推动精准扶贫的管用办法。加强部门协调配合,整合行业资源,推动“十大专项行动”精准落地。开展扶贫小额信贷需求调查摸底“回头看”,协调落实扶贫信贷政策,加强督查和跟踪问效,力推政策精准落地。加强扶贫资金项目监管,强化责任追究,查处职务犯罪。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识别检索人口核实清理工作,完善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建设。实行一户一设计,一户一方案,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做好2016年度贫困退出验收核查工作,开展第三方评估,确保脱贫质量。提前谋划2017年度脱贫攻坚,列出贫困退出清单,实行按单销号。

    (亚心网记者陈冠锦整理)

    我区部分地州脱贫攻坚做法及成效

    伊犁州:以“百村万户”为抓手

    伊犁州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的关键举措,以开展“脱贫攻坚年”活动为切入点,以“百村万户”脱贫攻坚战为抓手,坚持围绕“五个一批”“六个精准”,高起点谋划、超常规着力,集聚各类资源、整合各方力量,加快补齐最大短板,夯实与全疆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今年投入资金5000万元,培育壮大一批特色产业,形成一批特色产业生产和加工基地。各县市已累计转移贫困劳动力19086人。实施了16个旅游扶贫项目,已经完成投资2645万元,带动230户、717人受益脱贫。今年计划投资10805万元,对尼勒克等县487户1809人实施易地搬迁,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住得好、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按照“资源整合、打包使用、统一调度、定向扶贫”原则,实施“十四个专项行动”,建立“五包”责任制,构建7+X大扶贫格局,“十四个专项行动”已拨付24.20亿元。

    喀什地区:实施十大专项行动今年以来,喀什地区各级党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地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迅速行动,狠抓落实,基本建立了精准识贫、精准施策、精准考核、精准退出的全过程工作体系。地县乡三级党委层层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逐级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全党动员、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脱贫攻坚体系初步形成。深入实施“十大专项行动”和到村到户到人精准行动计划,持续用力,强化落实,有效促进各项脱贫措施精准落地。大力开展脱贫攻坚“两个全覆盖工程”,创造了一批体现精准、各具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做法,精准识贫工作扎实,1222个贫困村逐一开展贫困户档案电子信息化建设,挂图作战、按图销号办法全面推广。四大脱贫路径得到有效落实。农业提质增效步伐加快,财政扶贫资金大幅增加。

    和田地区:推进“五个一批”工程

    和田地区建立了地区、县市、乡镇、村和住村工作组“四级联动”机制,“四级书记”抓扶贫,确保脱贫攻坚任务纵向到底。今年,结合脱贫任务,申报政府债券资金9亿元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缺项补项。目前,项目已经启动实施。坚持靶向施策,积极推进“五个一批”工程,分类施策,因人施策,对症下药。一是“十三五”计划通过发展生产和转移就业实现27.63万人脱贫。截至目前,226个项目已全部启动。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2.28万人脱贫。通过社会保障兜底,实现19.58万人脱贫。今年拟脱贫人口中需低保兜底贫困户17224户45687人。加大教育脱贫力度,发展教育脱贫一批。通过发展教育,实现2.96万人脱贫。通过加强生态保护,实现3.71万人脱贫。全力开展社会帮扶。目前,5个国家部委企业、73家自治区帮扶单位参与和田地区扶贫工作。

    阿勒泰地区:狠抓两个关键阿勒泰地区狠抓“贫困村退出、贫困户退出”两个关键,把握“社会稳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群众增收致富”三个重点,健全完善高位推动、项目扶持、政府服务、金融支撑、督导检查五项措施,紧盯对象精准等6个精准。建立以各级党委统筹,各县(市)、各乡镇、各部门(单位)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地、县、乡、村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建立各级各部门(单位)脱贫攻坚“时间表”“任务书”,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引导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以工代赈等向贫困村倾斜。截至9月底,全地区扶贫资金到位5.79亿元(不含易地搬迁及社会帮扶资金)。扶贫资金提前谋划,加快扶贫项目实施进度,创新扶贫模式。部门帮扶有序推进,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确保扶贫开发相关政策落实到位、资金使用安全高效、项目实施顺利推进、党员干部务实清廉。

    克州:切实做到“四个到位”

    今年以来,克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加强脱贫攻坚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切实做到“四个到位”,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富民固边。按照“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的要求,对全州238个行政村、15.66万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编制完成县、乡、村脱贫攻坚方案、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切实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制定启动实施特色产业带动等脱贫攻坚“十一大专项行动”,覆盖全州所有贫困村、贫困人口;积极发挥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住村工作组、社会扶贫、援疆扶贫、昌吉州协作帮扶“五大抓手”的作用,齐心协力推进全州脱贫固边工作。

    全国扶贫典型人物事迹玉努斯·尼亚孜:用双手脱贫,靠勤劳致富

    □亚心网记者陈冠锦

    “虽然我们的地很少,但是我们有勤劳的双手,只要肯干就有收入,生活就会好。”10月15日,鄯善县鲁克沁镇赛尔克甫村三组脱贫户玉努斯·尼亚孜对记者说道,这句话并不是他第一次说起,在带领村里的贫困户们脱贫致富的同时,这句话已成为了他的口头禅。

    今年43岁的玉努斯·尼亚孜就出生在赛尔克甫村三组,因家中经济困难,上完小学的他就辍学在家帮助务农。成家后的玉努斯·尼亚孜家里有5口人,仅有1亩葡萄地,供3个孩子上学,家庭生活困难。更为不幸的是2011年他因车祸花了19万元,这些钱几乎都是跟亲戚朋友借的,他将自己家仅有的一亩多葡萄地也流转出去,原本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面对贫穷,面对灾难,这个维吾尔族汉子没有一点抱怨,因为他坚信靠自己的双手一定可以改变这一切。勤劳朴实、乐观开朗一直是玉努斯·尼亚孜身上的典型特征,而就是这些特征让他拥有了良好的人缘。心思细腻、善于思考是玉努斯·尼亚孜的另一个优点,正是这些优点的集合才能让他抓住组织贫困户集合务工的这一偶然契机,成为大户老板和工人们的中间人。

    2013年,玉努斯·尼亚孜参加了鄯善县举办的劳务经纪人培训班,取得了鄯善县劳务经纪人资格证书,成为一名正式的劳务经纪人。随后各级政府陆续出台扶持劳务经济人的优惠政策,玉努斯·尼亚孜的干劲更足了。“国家和政府时时刻刻都在想着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政策帮助我们,带领我们致富增收,我们也一定要自己努力,把握住机会,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财富,实现脱贫致富梦。”玉努斯·尼亚孜告诉记者。

    在玉努斯·尼亚孜和村里其他几个劳务经纪人的带动下,赛尔克甫村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一天最多的时候组织了800多个村民外出务工,最少每天也有几十个村民外出务工。

    2016年7月,鄯善县开展贫困户退出验收工作,玉努斯·尼亚孜主动向村委会提交脱贫申请,经村委会及镇政府审核,他成为第一批在国家帮扶政策之下脱贫的贫困户,并顺利通过脱贫验收。现在的玉努斯·尼亚孜已经是赛尔克甫村小有名气的劳务经纪人,只要谁家有富余劳动力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仅2016年4月到8月,他一共介绍及带动2250人次在周边乡镇打工增收,其中有90%是赛尔克甫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责任编辑: 王建隆 ]
写进Blog】 【点评留言】 【在线投稿】 【打印页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图文头条
文章随机推荐
广告投放 | 用户帮助 | 用户注册 | 留言反馈 | 产品版权

广告业务电话:0532-66835666 0532-84596666 客服电话:0532-88595666 投诉电话: 13361251666
业务及页面访问故障反馈 邮箱:gao2988@163.com |
Copyright © 2003-2010 奎屯信息港 ktxx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顶部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