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北站西路街道丝路社区有个民族团结大院
亚心网讯(记者马蓓)“妈妈,你来啦!”昨日11时,乌鲁木齐北站西路街道丝路社区“访惠聚”工作组组长张亚平一走进结对户拜合提尔·依明家,他刚会说话的儿子小依明就一头扎进张亚平的怀里撒起娇来。
位于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北三路58号的一处平房院子,是远近闻名的雪莲花民族团结大院。作为农资公司所属4个装卸队的工人宿舍,这个大院住着汉族、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4个民族共100多人,其中80%是少数民族。

昨日16时许,北三路。张亚平在拜合提尔·依明家和他的小儿子玩。亚心网记者陈峰摄
今年29岁的拜合提尔·依明2008年从和田来到乌鲁木齐,成为大院的一员。自从今年5月与拜合提尔家结亲后,张亚平每天都会来看一看,已经养成了习惯。“我特别喜欢小依明,就像自己的孩子,他平时管我叫妈妈呢。”张亚平说。
“你好,我喜欢你!”说话间,腻在张亚平身边的小依明不时冒出几句汉语普通话。
“我儿子现在大部分普通话都能听懂呢,都是跟着张主任和院里的汉族娃娃学的,我也一样。”拜合提尔·依明说,8年前他刚来乌鲁木齐时一句汉语也不会说,住进团结大院后,身边的汉族朋友多了,教他说普通话,他的普通话说得越来越好了。
侯爱玲从甘肃来乌市11年了,“刚来时人生地不熟,一天晚上孩子发高烧,我急得团团转,是同院的玉素普帮我把孩子送到了医院。现在我们关系好得很,他们家做了好吃的会请我过去,过年我们会一起吃饭。我们的孩子每天在一起玩,我家孩子都会说简单的维吾尔语了。”侯爱玲说,虽然家不在这里,但大家像家人一样相处,“这么多年来,有人走了,也有新邻居住进来,但大家的友谊在一天天加深,一天天延续”。
这不,眼看冬季来临,丝路社区提前募捐了适合团结大院装卸工人穿的衣裤,准备在寒冬降临前送到他们手中。
丝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姚新博说,入户走访时了解到,工人们的装卸服磨损快,脏得也快,不少工人挣了钱就寄回家,舍不得添新冬衣。为此,工作组和社区党员干部入户统计冬衣需求量,并联系企业在北站农贸市场设置捐衣箱,长期为装卸工募集衣物。“尽我们一点力,为他们送去一点温暖”。
[责任编辑: 王建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