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让“酣睡”资本不再“恋栈”房市
记者日前在温州采访当地房价“崩盘”传言,虽然最后事实证明是捕风捉影,但期间所遇到的无论市民、专家和还是房地产中介,对眼下温州的房价都是众口一词:“太贵了!”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坦言,现在温州在售商品房的性价比之低,从全国来看也位列前茅。普通市民更是望房兴叹。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微博 上略有传言,便会“一石激起千层浪”了。
房价虽然 “人人喊高”,专业人士却几乎没有人看好其能迅速下降乃至“崩盘”。其中最重要的理由,是民间资本的活跃,也就是俗话说的“钱太多了”。统计显示,目前温州银行存款有760亿元,市面上的民间流动资本据估计更是高达8000亿—10000亿元。这些钱总要寻找“出路”。除了房市,民间借贷市场已经成为这部分资金流向的首选。央行温州市中心支行最新问卷调查显示,今年第二季度,选择“民间借贷”的储户已经占到24.5%,从2009年调查开始以来,首次超越 “房地产投资”跃居首位。但温州全市各级人民法院在今年3—5月间共受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2628起,同比多增474起,平均每天都有近30起民间借贷纠纷产生,案件总标的额高达9.31亿元。负面效应同样明显。
“民间借贷”风险巨大,实体经济更是困难重重。除了人民币不断升值等外部因素,对于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贷款渠道的缺乏导致资金链十分脆弱,获得银行贷款难度极大,小额贷款公司的数量又太少,万不得已选择高利贷。如以月息8分算,一年的利息高达96%,几乎将本金翻倍。短期内经营如无起色,则只有面临倒闭。“内外交困”下,导致大量资金只能“闷”在房市里,因为即使抛售脱身,也无处可去,长此以往,房价又怎会“下跌”?
如此看来,与其被动封堵“炒房团”购房,不如主动为民间资本找到出路,引导其撤离房市。有专家提出,将民间借贷纳入政府监管,使之阳光化。这样既可以减少纠纷,又能盘活海量民间资本。还有专家建议拓宽投融资体制的开发,帮助更多具备资质的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周德文表示,“目前全国登陆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的,一共只有500多家企业,而光温州就有36万家企业,大部分企业排10年也排不上IPO。”此外,加大政府扶植力度,减免企业税负等措施也经常被提起。这些“疏导”政策若能见到实效,又何愁那些眼下正在房市里 “酣睡”的资本会继续“恋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