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大走访 温暖送家中
编者按 自治区“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推进会召开之后,我区各级工作组按照自治区党委的要求,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联合村级组织和村警务室广泛开展“民声大走访、矛盾大调处、隐患大整治”活动,在切实把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的同时,也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各族群众的家中、送到各族群众的身边、送到各族群众的心坎上。今天,本报刊发两篇相关稿件,为您讲述“访惠聚”工作组走访入户的生动故事。
高原上串门 洒下一路情
□亚心网记者石速
温暖舒适的天气,对于帕米尔高原上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什库尔干乡瓦尔希迭村太吝啬了。四五月份,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处处花红柳绿时,乌鲁木齐海关住瓦尔希迭村工作组干部还在踏雪入户走访。进入8月后,村里又开始下雪了。
10月12日,工作组再次到偏远的村民家中走访,一路上留下一串脚印,洒下一路真情。
“我今天一看计步器,又走了3万步,这在我们工作组还不算最多的。高寒缺氧,走路比在乌鲁木齐困难多了,但到村民家里了解情况,村民很感动,我们也很欣慰。”工作组干部马小龙在电话里对记者说。
马小龙总是将第二故乡瓦尔希迭村与自己生活多年的乌鲁木齐比。他说,瓦尔希迭村是塔什库尔干县最大的村庄。村里最远的牧场离村委会有100多公里,海拔在4000米以上。
这段时间,高原上气温骤降,中午还是艳阳高照,傍晚温度却降至零摄氏度以下。瓦尔希迭村的民声大走访小分队来到较为偏远的库如木鲁克牧场时,走到谁家都会被牧民热情地拉住,牧民们高兴地和工作组干部聊天,对于他们带来的扶贫牦牛,牧民巴亚克激动得热泪盈眶,他说:“我活这么大,亲戚们连一只小山羊都没给过,共产党居然给我家送了一头牦牛!”
刚住村时摸底,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时摸排,重大节日到来时送温暖,工作组已经多次来过库如木鲁克牧场走访入户,而这次入户,工作组和牧民想说的话更多了。工作组组长文根水是连续第二年住村,若干年前,他是这里一名守边的军人,现在,他为这里的牧民送服务、送政策、送温暖,和牧民一起讨论守边巡边事宜,一起探索脱贫致富。
“老汉塔,国家给我们护边员这么好的待遇,我们一定干好自己的事情,为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出力。”艾力库夏、巴依塔那等牧民对文根水说。“老汉塔”是瓦尔希迭村村民对文根水的尊称,当地人把常年生活在这里并受人尊敬的汉族人称为“汉塔”。
对于村民们日益强烈的脱贫致富愿望,走访入户的工作组干部、村干部、村警心里很高兴,刚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时,一些牧民是不愿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他们边走访边调研,倾听群众意见,把合理的意见提炼出来,然后商议如何解决这些村民渴盼解决的问题。
“每天至少走3万步,在强烈的高原反应下确实很辛苦,晚上身体不舒服,很晚才能入睡,但走访次数越多,村民和我们的心贴得越近。这次大走访之后,我们准备帮村里建一个奶牛场,并发展养驴产业,让村民的生活更幸福。”马小龙说。
秋收大忙,夜色挡不住走访脚步
□亚心网记者于兮
金秋十月,产棉大县沙雅县迎来一年中最繁忙的季节,棉农们趁着秋日暖阳,希望早日把棉花从地里摘出来换成钞票。这个时节,在很多种植棉花较为集中的村子,住村工作组白天要到田间地头为村民服务,晚上到村民家中走访,及时为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
10月14日下午8点,沙雅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住该县英买力镇阿其墩村工作组的干部们已经吃过晚饭,开始和村干部、村警一起入户走访。连日来,在开展新一轮的大走访中,大多数村民因为白天下地拾棉花,入户走访只能放在晚上进行。
阿其墩村有400来户村民,稀稀疏疏的民居形成一条狭长的线条,绵延有3公里长。“这还不算最远的,最远的3户汉族村民在十几公里的棉花地边住,因为土路不好走,只能放在白天走访。”工作组组长陈高娟在电话里对记者说。
有第二批工作组建立的详细档案,今年2月,陈高娟率领的第三批工作组刚入村时已经掌握了全村家家户户的基本情况。但她发现,任何事物都在不停变化之中,年轻人要随时外出务工,农忙时会有外来人员流入,种地投资时村民家中经济情况会有变化,暑假结束后一些孩子的上学情况会有变化,因此,要想熟知每一户村民的家庭情况,就要不断走访入户。
这次民声大走访,准确地说是该工作组第二遍仔细摸排。工作组干部、村干部、村警通常分为两个小组,他们走进村民家中时,忙了一天的村民刚好在家做饭吃饭,因为彼此已经非常熟悉,在嘘寒问暖中,村民会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对于入户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工作组干部会记录在《工作日志》上。
“我想让孩子到县城的汉语学校上学,村里的小学虽然也教汉语,双语老师也不错,但毕竟全校学生都是少数民族,说汉语机会太少,汉语水平难以提高。”村民买合木提·阿里木对工作组干部们说。陈高娟答应会尽快和县教育部门对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买合木提激动得非要让工作组带回去一点核桃和杏干,大家谁也没有拿,大走访时定有纪律:不在村民家吃饭,不要村民家的东西,入户是来解决问题的,不能给村民添任何麻烦。
陈高娟带领的这个走访小组来到贫困户伊明·穆明家时,伊明和妻子正在吃饭,新盖的安居富民房收拾得干干净净。走访小组询问了伊明妻子的病情,在《工作日志》上记录下了夫妻俩的心声。
在村民阿巴白克力·热合曼家,走访小组发现阿巴白克力又捡起了以前的电焊手艺,通过焊接铁艺门、铁炉等铁制品赚钱。
由于工作组干部想了解的情况很多,需要宣讲的政策很多,村民想说的心里话很多,在每户村民家都要待上至少半小时。晚上11时,走访了4户村民之后,考虑到辛苦了一天的村民要早点休息,走访小组趁着夜色回到村委会。此时,工作组副组长塔依尔·米吉提带领的另一个走访小组也结束了当天的走访。
夜深人静时,工作组宿舍里的灯还在亮着,对于当天的走访情况,工作组干部要分类填入表格,这样比从《工作日志》中看上去更明白。
■短评
借助大走访为群众排忧解难
□亚心网记者石速
眼下,丰收在望的天山南北,我区各级“访惠聚”工作组正开展“民声大走访、矛盾大调处、隐患大整治”活动,党员干部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温暖,坐下来与基层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心连心沟通,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这一举措再次温暖了民心。
群众满意度是领导决策的信息源、评价干部的度量衡、治理成效的晴雨表。“民声大走访、矛盾大调处、隐患大整治”活动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强基础工程。这项活动为工作组提供了一个契机,让党员干部扑下身子了解民情,真心实意解除民忧,不断增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以良好的作风取信于民,以发展的实效造福于民。
通过“大走访、大调处、大整治”,工作组可以再次面对面倾听群众的诉求,感受群众的酸甜苦辣。这会让广大下派干部强烈地感受到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要求,锤炼干部的作风,补齐干部在思想上、作风上、工作上存在的短板。
此项活动是对下派干部能力的大考验,干部们不但要走进群众家里,更要走进群众心里,与群众打成一片。活动的成败,关键在于干部是否有深厚的群众感情,能不能耐心倾听群众诉求,真正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还要看干部有没有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能敲开门、能说上话、能交上心、能办成事,更要看干部能否将群众的问题放在心上,以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我们相信,“民声大走访、矛盾大调处、隐患大整治”活动一定能增进下派干部与村民的感情,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促进我区社会的和谐稳定。
[责任编辑: 王建隆 ]